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tài)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qū)聯(lián)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yè)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qū) | 志愿者 | 展館風(fēng)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城市最佳實踐區(qū)

垃圾圍城! 城市何去何從?

時間:2010-06-10 09:18   來源:文匯報

  前不久,珠峰歸來的王石給世博會萬科館帶去幾幅圖片。且看一組鏡頭:珠峰的5700米處,不是圣潔奇觀,而是滿眼的破帳篷、氧氣罐、爛繩子、食品罐頭……“此乃朝拜者對待圣山的態(tài)度?世界最高峰會不會成為世界最高的垃圾場?!人跡稀疏的圣山尚且如此,城市呢?”圖片旁的省略號拷問著人類對垃圾的態(tài)度,而首當其沖的,就是城市垃圾。

  垃圾圍城!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思考:如果再不回收垃圾,垃圾豈不要與人類爭奪原已稀缺的土地資源?如何減少城市垃圾,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再利用?各個城市的做法不同,卻在回應(yīng)同一個主題: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30年的教育:垃圾分類成為習(xí)慣

  打開瑞典馬爾默人的廚房抽屜,七八個隔層收納著不同的物件,或許瑞典宜家家居的抽屜隔層就是從這里找到靈感。不過,馬爾默人的隔層不是用來收納瑣碎的廚房物件,而是用來進行垃圾分類。

  有色金屬、無色金屬、紙張、塑料、食物殘余……對瑞典人而言,分類垃圾、促進垃圾回收是內(nèi)在天性。2009年,馬爾默人均分類16公斤玻璃、12公斤硬紙板、1公斤金屬、3公斤塑料、49公斤報紙。

  得益于廢物的回收利用,許多有用的原材料能從日常垃圾中被萃取,比如牛奶盒、報紙可以制成紙盒,玻璃瓶可以做成隔熱材料,塑料制品做成塑料刷子!叭鸬淙嗣靼滓粋道理,垃圾回收不僅是為了再利用,更重要的是,回收賦予了垃圾二次生命,避免他們堆積廢棄著,污染環(huán)境。這樣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自己!瘪R爾默SYSAV垃圾回收中心的技術(shù)顧問斯納特告訴記者。

  如今,瑞典人自豪地說,“在瑞典,垃圾分類是一種傳統(tǒng)。”但這種傳統(tǒng),實際只走過30年。

  “一開始人們也不習(xí)慣垃圾分類,一股腦兒把所有垃圾放在一起扔掉。分類?太麻煩了!”瑞典人對此不無抱怨。但學(xué)校的教育、廣告的宣傳從未停止:如果所有金屬瓶蓋被回收、鋼材足夠制造2200輛新家用汽車、25000噸食物垃圾產(chǎn)生的沼氣能源相當于200萬升汽油、一家四口食物垃圾產(chǎn)生的沼氣作汽車燃料可以駕駛7.2公里……

  30年間,瑞典人還在做另一項工作———社區(qū)改建。在瑞典人看來,新社區(qū)的建造重點就放在如何使當?shù)鼐用窀憬莸剡M行垃圾分類———每個家庭附近都有一個回收中心,它成為城市“垃圾網(wǎng)絡(luò)”的終端。以食物回收系統(tǒng)為例,從連接著每個公寓、餐廳廚房的食物垃圾粉碎機、到擠壓分流垃圾的前期處理場,再到沼氣廠,食物完成了從餐廳殘羹到汽車燃料和生物肥料的“華麗變身”。

  垃圾場變公園:革新丟棄方式

  不同于瑞典人潛移默化的推進垃圾分類意識,加拿大蒙特利爾人對垃圾分類的態(tài)度如同一部紀錄片———一個風(fēng)沙橫流的采石場,一個臭氣熏天的垃圾填埋場,一個蒙特利爾市最大的公園,書寫著一座城市對垃圾的態(tài)度。

  走進蒙特利爾案例館,720塊活動面板打造的動態(tài)屏幕正在播放一個壓抑的故事:1925年,蒙特利爾采石場開采,烏云蔽日。1968年,同一塊地方變成了垃圾填埋場。臭氣熏天的垃圾堆,連鳥兒都不愿停留,被遺忘的城市邊緣,唯有大批低收入群體殘喘生活著。1988年,市政府創(chuàng)立垃圾分揀中心,為“垃圾回收再利用”注入一劑強心針,也預(yù)示著若干年后垃圾填埋處理方式作古。

  終于,1995年,蒙特利爾市政府提出一項修復(fù)計劃。如何處理4000萬噸垃圾土層?如何改善窮人的居住環(huán)境?我們建公園吧!隨著最后一掊黃土覆蓋其上,192公頃的地塊改造啟動,垃圾被永遠地埋進地下,蒙特利爾最大的公園誕生。

  巨型氧吧駕到,太陽馬戲總部緊隨而來。這不僅預(yù)示著當?shù)厝宋幕瘖蕵坊顒訌拇素S盈,太陽馬戲“優(yōu)先招收本地員工”的原則,還為當?shù)厝怂腿ァ澳逃秃兔姘薄?

  “垃圾填埋場的改造,引起人們對自己消費和丟棄方式的思考,人們越來越多地把廢棄物看作資源!奔热惶盥癫辉,蒙特利爾人必須思考,日益增加的城市垃圾何處去?實際上,公園的又一個功能就是圣-米歇爾環(huán)保中心,下設(shè)6個生態(tài)中心,用來回收、再利用居民的木材、金屬、家具、衣物、小型家電。

  再利用的產(chǎn)品也會回饋給市民,比如落葉堆肥。市政府每年把收集的落葉運送到圣-米歇爾環(huán)保中心作堆肥,一部分用于市政園藝,另一部分就免費發(fā)給市民,蒙特利爾人則把它們堆在自家的花園里,讓昔日的垃圾促成另一段生命。

  “瓦力”上街:丟垃圾如同“玩游戲”

  如果你的城市沒有建立起垃圾回收的龐大網(wǎng)絡(luò),也沒有采石場變公園那般滄海變桑田的溫情故事,那么去意大利館看機器人吧。從不缺喜感的意大利人做了一臺垃圾機器人,放在街頭收垃圾,改變城市人丟垃圾的習(xí)慣。

  身高150cm的垃圾機器人圓頭圓腦,被譽為現(xiàn)實版“瓦力”。在動畫片里,呆呆的機器人“瓦力”張著一雙無辜的眼睛,游走在幾成廢墟的地球,不停地吃著垃圾。這也許是一度深陷“垃圾圍城”的意大利人對垃圾處理的美好愿望:無人清掃的垃圾堆積在那不勒斯街頭,部分地區(qū)更因有毒氣體的威脅,被譽為“死亡三角”。

  想象力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2009年,意大利人研發(fā)推進垃圾機器人項目。2010年,這臺機器人正式“上崗”。當居民家里垃圾堆積需要收集時,只需致電垃圾收集呼叫中心。接到中心指令的機器人,根據(jù)自帶的導(dǎo)航系統(tǒng),“上門收垃圾”。居民需要做的就是,將垃圾分類放入機器人的特定口袋。垃圾機器人會將它們送往指定地點處理。

  一臺機器人,讓丟垃圾的過程如同“玩游戲”。不過,正如機器人無法適應(yīng)所有的道路,城市垃圾處理的方法更有賴于無限的“城市智慧”。這里的共識是,垃圾處理“三R原則”:減少垃圾(Reduce)、回收垃圾(Recycle)、再利用(Re-use)。

編輯:楊永青
中國臺灣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新野县| 庆城县| 香格里拉县| 宜君县| 萨嘎县| 涿州市| 乳源| 海晏县| 卓资县| 万州区| 达拉特旗| 明光市| 乐昌市| 独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福海县| 曲阜市| 德江县| 博爱县| 濉溪县| 敦化市| 香格里拉县| 贵定县| 亚东县| 剑川县| 紫云| 兰州市| 杭锦后旗| 呼伦贝尔市| 江川县| 平果县| 咸丰县| 博野县| 宁陕县| 池州市| 南澳县| 安顺市| 巫溪县| 额尔古纳市|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