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水利專家:構建合作平臺 澤被兩岸同胞

時間:2009-11-08 14:34   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中國臺灣網(wǎng)11月8日寧波消息  兩岸水利專家此間在寧波提出,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影響,海峽兩岸都面臨著全球氣候變化等相同的問題,也有著不同特點和解決方式,雙方可以分享已有成功經(jīng)驗,加強合作,構建水利合作平臺,澤被兩岸同胞。

  兩岸農(nóng)漁水利合作交流會全體會議今天上午在寧波舉行,其間有8位兩岸農(nóng)漁水利專家做專題發(fā)言,探討兩岸共同面臨的困難與彼此合作之前景。

  臺灣大學土木系教授李鴻源認為,臺灣的一些水利理念相對先進,一些實踐起步較早,大陸在經(jīng)濟快速成長的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多水利問題,可能都曾是臺灣所經(jīng)歷過的,故此臺灣累積的一些經(jīng)驗及教訓,可供大陸借鏡。比如臺北建有300公頃的人工濕地,一個月可以處理掉30萬噸的生活污水,既節(jié)約了成本、處理掉污水,還使城市再造。而大陸的如三峽大壩等的水利工程技術水平則遠在臺灣之上,未來可結合雙方優(yōu)勢,促進兩岸顧問公司和工程公司的彼此援助與合作。

  李鴻源表示,更重要的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強水資源保護、推進生態(tài)建設等,是兩岸水利界共同面對的日益嚴峻的課題,雙方應在這些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分享成果。他建議,兩岸在繼續(xù)促進水利科技交流的基礎上,可探索構建包括科技界、產(chǎn)業(yè)界在內的兩岸水利合作平臺,攜手發(fā)展。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曉東也認為,全球氣候變化,極端事件不斷發(fā)生,給兩岸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兩岸在應對災害,防洪防臺風、減災、災后重建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建議兩岸水利專家學者以“災害預警、信息共享、災后重建”等為主題,進一步開展交流研討及相互考察活動,以加強民間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交流,分享經(jīng)驗,共同提高有關部門、基層社區(qū)等應對洪水、臺風等自然災害的能力。

  楊曉東還建言,希望海峽兩岸進一步做好既有機制和渠道的交流,把海峽兩岸水利交流機制化、常態(tài)化、固定化,以這些機制為平臺,精心組織選題,定期開展交流,互通水利科技信息,共同提高水利科技水平,充分發(fā)揮這些機制的橋梁和平臺作用。

  出席兩岸農(nóng)漁水利合作交流會全體會議的嘉賓此前還分別到上海、浙江等地實地考察,并對崇明島西沙濕地、農(nóng)田灌溉等的建設情況給予中肯評價。(記者 鐘寶華)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

光山县| 子洲县| 宣化县| 桑日县| 融水| 靖安县| 惠水县| 溧阳市| 通化市| 漠河县| 嵊州市| 金寨县| 灌云县| 都安| 东安县| 亳州市| 南丰县| 嘉峪关市| 曲靖市| 夏津县| 鹤壁市| 潢川县| 宜君县| 苍梧县| 红原县| 尼玛县| 宜阳县| 宽城| 新建县| 循化| 民丰县| 中阳县| 金华市| 湘潭县| 宾川县| 余庆县| 弋阳县| 顺义区| 民权县|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