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這十年,世界怎么看|“西方可從中國實踐中學習治國理政”——專訪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

2022-10-14 21:17: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道(文/孫曉玲 黃澤民)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是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他的家族與中國有深厚淵源。佩里日前在倫敦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在經濟、科技等多個領域的成就與貢獻全球矚目,將為世界發(fā)展帶來重要的積極影響。

  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

  《參考消息》:在過去十年間,您曾多次到訪中國。中國取得的哪些成績令您印象深刻?

  斯蒂芬·佩里:過去十年中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成就之一,是在太空探索領域的突破。中國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火星,這些都為人類更大規(guī)模進入太空做準備。這不僅是為了尋找人類可以生存的其他星球,也有助于人類更好了解宇宙、探尋未來如何保護人類,從而應對將面臨的挑戰(zhàn)。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方面是,中國是一個擅長進行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的國家,例如實施改革開放,制定不同階段發(fā)展目標。當我們展望2049年及以后時,中國把目光投向更遠。

  當前階段是一個重要發(fā)展階段,中國實現了在世界范圍內的崛起。

  中國崛起采取的是科學方法,通過思考和不斷實踐來完成。無論是“一帶一路”倡議,還是“雙循環(huán)”新發(fā)展格局,都是如此。

  當然,世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有更多新事物出現,比如人工智能。中國在努力解決各種問題,因此中國的發(fā)展將在二三十年后變得更加明顯,我們將再次認識和理解中國在這十年間為本世紀后半葉的世界變革所作的貢獻。

  第三個印象深刻的方面是,中國人民在面對困難時始終保持團結,而且中國領導人始終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

  無論是遭遇衛(wèi)生挑戰(zhàn),還是處理經濟發(fā)展問題、農業(yè)收成問題,或是面對國外市場問題,盡管看似不可能解決,但中國人會坐下來認真研究如何應對。這既是一種處理長期問題的方式,也是處理短期現實問題的方式。

  一個國家要想取得成功,唯一途徑就是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如果政府愿意認真思考如何改善本國人民的生活品質,那么他們就會找到正確的發(fā)展路徑。

  中西方政治體系雖然不同,但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例如中國可以向西方學習如何利用資本、私營部門、市場等,西方可以從中國進行的大量實踐中學習治國理政。

  可以說,過去十年中國的發(fā)展變化,是世界上最重要、最突出的發(fā)展變化之一。

  “一帶一路”是世界性項目

  《參考消息》:“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實施九年,您對它有何評價?

  斯蒂芬·佩里:如果改變世界可以稱作偉大成就的話,“一帶一路”倡議無疑已經做到了。它使跨區(qū)域貨物和人員流動得以改善,降低了成本,縮短了時間。

  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國因“一帶一路”倡議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國家都得到了幫助,包括建設新型基礎設施、開發(fā)新資源、建造工廠、鋪設鐵路等等。這些措施有助于貿易發(fā)展和人員流動,人們開始了解彼此以及彼此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非洲和南美洲也是如此。據我了解,“一帶一路”倡議并非倉促上馬的項目,而是反復斟酌如何促進貨物流動、人員交流的結果。

  “一帶一路”并不只是考慮中國這一個國家,而是考慮整個世界。雖然目前可能更側重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但這是一個世界性項目。

  “一帶一路”倡議很多項目在規(guī)劃基礎設施方面有超前性,這引發(fā)了一些爭議。有人說,為什么你建了這座城市,卻沒有人在這里?為什么你修了這些路,卻沒有車流?但事實證明,建好城市吸引了居民,修建的道路便利了交通,這些轉變對地方發(fā)展意義重大。

  世界變革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人口轉移,“一帶一路”倡議在推動人口流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當中國建設基礎設施時,會推動“帶狀發(fā)展”。也就是說,當你建造一條新道路時,很有可能隨之而來的是酒店、加油站、餐館和人們生活、居住的場所,這將推動當地汽車業(yè)、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中英合作前景廣闊

  《參考消息》: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前景?中英有哪些領域可以加強經貿往來?

  斯蒂芬·佩里:中國政府提出的“雙循環(huán)”新發(fā)展格局告訴我們,中國將把國內大循環(huán)作為主體和優(yōu)先事項。我不太看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是4%、5%、6%,還是10%。這只是代表今天經濟發(fā)展的一個數字,不是長期特征。中國在未來將涌現一批新的亞洲大都市,它們將極大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應該花大量時間來研究中國正在發(fā)生的事情。當48家集團在1952年成立時,48家集團委員會成員的主要觀點就是,中國在過去20個世紀中的18個世紀里一直是世界上領先的國家,強大的中國會回來的。所以我們當時開啟“破冰”之旅,率先打破西方對中國的封鎖,同中國建立貿易關系。事實證明,在過去的70多年里,中國回來了。

  在新時代里,我認為英中兩國有很多合作機會,比如汽車行業(yè)、綠色金融、健康領域等。目前,我們正在努力研究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這需要時間,但至少現在大家都在關注它,所以我認為綠色金融是中英可以合作的一個領域。

  總之,對中國來說,未來仍將是一個很好的發(fā)展時期。中國人總是著眼于未來。我不擔心中國人太成功或更強大。(參與采寫:張昊宇)

[責任編輯:滕丹丹]
汤原县| 永定县| 基隆市| 萝北县| 霍州市| 花莲县| 阿合奇县| 和田市| 固始县| 永兴县| 方城县| 民权县| 磐安县| 云和县| 历史| 固镇县| 天津市| 衡水市| 临武县| 龙海市| 柘荣县| 邢台县| 武邑县| 延长县| 项城市| 万全县| 惠来县| 酉阳| 华安县| 桂阳县| 博客| 翼城县| 宣城市| 孙吴县| 玉环县| 沭阳县| 永川市| 墨脱县| 黄平县| 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