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化紐帶工程負責人:溝通理念升華兩岸情感

時間:2008-08-19 10:09   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靖(資料圖片)

  中國臺灣網(wǎng)8月19日北京消息 “兩岸同胞在奧運會上的相融相合,是中華民族展現(xiàn)整體力量、展現(xiàn)團結(jié)合力精神的最好時機!比A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執(zhí)行委員會李靖副主任說。他此次前來參加海峽兩岸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共同建設中華和平龍的活動,活動由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與臺灣中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發(fā)起。李靖副主任向我們闡述了活動主題龍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強調(diào)了兩岸間理念認同的重要意義。

  龍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是“和諧共生,團結(jié)合力”

  談到“海峽兩岸共建中華和平龍”活動的發(fā)起過程,李靖副主任介紹說,2006年,華夏文化紐帶工程開始進行兩個迎接奧運的大型文化公益項目。一是在北京密云縣建設中國印摩崖石刻,這一項目已在今年7月13日即北京申奧成功7周年之際落成;二是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籌建中華和平龍。

  李靖副主任說,作為一件實體文化標志,中華和平龍要通過這項工程,獲得海峽兩岸同胞和海外華人對中華龍文化的高度認同。中國人一直自稱是龍的傳人,但龍的內(nèi)涵和意蘊到底是什么呢?華夏文化紐帶工程提出,龍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可概括為“和諧共生,團結(jié)合力”,它主要從兩個基本事實得到證明。第一,龍的形象是諸種動物圖騰的合成:角是鹿、鬃是馬、鱗是魚、爪是雞、嘴是豬等等。這說明中華民族發(fā)展過程中,大家把各自崇拜的圖騰合成到了龍的身上,使龍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象征。第二,龍文化在民俗民風中最重要的體現(xiàn)是舞龍和賽龍舟,其特點是個人在集體競技中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滯后,個人要把力量完全融合到集體當中才能勝利!昂椭C共生,團結(jié)合力”的精神內(nèi)涵即由此提煉而出。

  “我們自己首先要在龍的文化內(nèi)涵上取得一個共識,才能消除海外對龍文化的誤解,比如有外國人覺得龍有著青面獠牙,從而認為中國人也好斗等等。”李副主任說,這次活動希望通過幾輪征評,宣揚龍文化理念,能夠和臺灣同胞、海外華人達成一個共同認同的龍形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形象的,并在其中融入時代元素。2007年7月,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開始設計工作,2007年9月向全球發(fā)出了征集公告。2008年3月,臺灣中華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蔡建郎先生主動提出臺灣中華文化藝術基金會愿意介入和參與中華和平龍的建設活動,在臺灣進行宣傳和征集作品。2008年5月,“海峽兩岸共建中華和平龍”活動正式展開。

  理念上的深播細耕,成為兩岸同胞感情交流的精神提升

  李靖副主任說,兩岸在中華龍文化的理念上早有共識。“和諧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蔡建郎先生曾經(jīng)到北京與我會談,雙方一致認為,海峽兩岸同胞的和諧相處,除了觀光、旅游、周末包機這種實際接觸與感情交流外,還應該有理念上的共識。這次陳振盛先生一行來京,我們將共同發(fā)表第二次征集公告,會突出強調(diào)這個主題,為兩岸同胞在日常生活和感情接觸中提供理念支持!

  李副主任坦言,這次中華龍文化的作品征集有一定難度,因為要用藝術形象來反映抽象理念。臺灣方面專門請南投縣文化局局長陳振盛先生親自帶領隊伍進行中華和平龍的創(chuàng)作。目前由他將臺灣方面的作品綜合成三件,在今天的共建儀式上與大陸的作品同臺展示。

  第一件是雕塑作品,寓意是傳說當中中華民族人首龍身的始祖伏羲和女媧,兩人共同孕育了無數(shù)的龍子龍孫,中華民族形成了萬世一系、多元一體的龍的大家庭!白髌穬(nèi)涵豐富,立意深刻,體現(xiàn)了兩岸同根同祖的思想!蹦慷眠^作品照片的李副主任評價道。第二件作品是一首中華和平龍的主題歌,名字叫“遙望龍的故鄉(xiāng)”,寓意龍的故鄉(xiāng)在大陸,來自大陸的先民開墾了臺灣。這首歌的精神和雕塑作品相一致:海峽兩岸同根一系,都是龍的傳人。陳振盛先生一行將現(xiàn)場表演這首主題歌,其中四名演唱者是臺灣少數(shù)民族。大陸方面也有一首主題歌“中華巨龍飛起來”。臺灣的主題歌將與大陸的主題歌進行一場PK。第三件是一幅書法作品。

  據(jù)李副主任介紹,兩岸這次展示的作品將共同放在人民網(wǎng)上,接納全球的意見進行修改,同時將繼續(xù)征集作品,以求達到更完美的共識。初步計劃年底評選綜合成一件大家都能夠認同的象征物,并爭取在明年新中國建國六十周年前將作品落成。

  而在整個過程中,臺灣方面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他們不斷地聽取臺灣同胞的意見,甚至要征集更多的作品。李副主任強調(diào),這是兩岸一次達成共識的過程,是一次精神層面的操作,是一場理念上的深播細耕。而這樣的精耕細作,為兩岸同胞在今后的感情交流和直接接觸中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礎。(賀晨曦)

編輯:楊云濤

相關新聞

圖片

神木县| 威远县| 东辽县| 内江市| 龙州县| 湟中县| 资阳市| 广河县| 祥云县| 高要市| 如东县| 镇康县| 军事| 峨边| 仁怀市| 丹江口市| 霞浦县| 松潘县| 昌江| 博野县| 北碚区| 尼勒克县| 四川省| 沧州市| 永丰县| 宝坻区| 颍上县| 白河县| 扶沟县| 西青区| 平阳县| 清新县| 海门市| 阳新县| 自治县| 怀柔区| 微博| 大丰市| 安西县| 盐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