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意不夠,穿越來湊

時間:2011-08-09 13:07   來源:中國網(wǎng)

  新版《水滸》正在熱播,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劇中出現(xiàn)了不少雷人的史實性錯誤:好漢聚于玉米地,而玉米明朝才引進。而新《三國》中驚現(xiàn)“匹夫有責”“弄巧成拙”等詞,《康熙大帝》中康熙祖母自稱“孝莊(謚號)”等,也遭到民眾惡搞。(8月8日 《南方日報》)

  每逢影視劇問世,找茬糾錯,成了網(wǎng)友們的習慣性狂歡。臺詞穿越,劇情紊亂,總躲不過眾目“挑刺”,激發(fā)他們的解構(gòu)興致。于是乎,穿幫鏡頭來“趕集”,熱鬧異常:項羽念起《阿房宮賦》,劉備叨念著“說曹操,曹操到”,孫權(quán)也不甘示弱,未卜先知地劃分出“東西漢”……仿佛歷史全是“亂碼”,時空可以錯亂。

  玩“穿越”,是惡搞劇的慣用手法,歷史背景與劇情的錯合、道具的夸張,或許能制造無厘頭效應?赊裰T當下,在各類歷史劇中,穿越手法也已濫觴。劇情的驟然跳躍,往往超出人們的思維張力,讓人瞠目結(jié)舌;講史的嚴謹縝密,也在史實混淆中逐漸消解。也難怪,網(wǎng)友們嘲諷新《水滸》太“新潮”:“若不看劇名,我還以為是在看《李自成》呢!”

  歷史劇穿越,固然能增加賣點,招徠眼球,可勢必會遭民眾“吐槽”。一是你動輒打出“史詩大片”“長篇歷史巨制”的招牌,本該抱以審慎、避免犯常識性錯誤,然而,亂改編、瞎穿越,卻遠離了歷史的本真面;乖張的笑果,蠶食了歷史的殘酷、蘊藉,這種史實顛覆何嘗不是對觀眾的誤導?二是粗制濫造之下,惡化了文化產(chǎn)業(yè)的質(zhì)樸生態(tài),也損害了歷史片的質(zhì)量和格調(diào),辜負公眾的期許。

  在消費邏輯泛化的情境里,“穿幫”也許并不壞——若從“收視率本位”的角度去考量的話。眾所周知,“噱頭營銷”是自我炒作的法寶,歷史劇也可懷著利益算計,去販賣庸俗的看點,又不涉法規(guī)禁區(qū)。但它對史實傳播、文化產(chǎn)品的質(zhì)感,卻是不小的戕害。

  無可否認,歷史片間接承載著“寓教于看”的價值,若謬種流傳,誤導的負面作用自會發(fā)酵。唯有審慎而為,才能消減邏輯混亂、劇情亂湊的低級錯誤,對得起公眾的咀嚼。而文化產(chǎn)品的制造,也不是高懸“藝術(shù)”旗號下的粗糙制作,而應是精耕細作,努力讓影視作品臻于上善,在有故事、有內(nèi)涵中漸趨豐滿。

  “穿越術(shù)”泛濫,難免味如嚼蠟,讓公眾的審丑神經(jīng)陷入疲勞。它跟制作者的馬虎輕佻撇不清干系,許多謬誤本能輕易避免,網(wǎng)上一搜便知,可粗糙制造剝離了起碼的慎重。而歸根結(jié)底,是源于影視劇中的創(chuàng)意貧瘠。

  對歷史題材的翻拍不止,已顯露出他們的創(chuàng)新乏力;而動輒“穿越”,粗略改編,奉行“非此即彼”等單線化的價值觀,更是對“黔驢技窮”的鮮活詮釋。祭出“穿越”的招數(shù),劇情上毫無吸引力,蘊含也尤為蒼白,何異于雞肋?畢竟,還原史實框架,不等于原路照搬,也可有廣闊的發(fā)揮空間。想象力停留在“時空穿越”上,太過單調(diào)。

  創(chuàng)意不夠,穿越來湊。創(chuàng)造力干枯的歷史劇,就像是粗制的濁酒,注定無法意味悠長。當某些歷史劇變成“三無”文化產(chǎn)品——無新意,無格調(diào),無內(nèi)涵時,也只能是備受詬病,被貼上“山寨”“惡俗”的評斷標簽。

編輯:張潔

相關(guān)新聞

圖片

绥棱县| 南和县| 陵水| 和硕县| 全州县| 屏山县| 河源市| 彝良县| 林甸县| 垫江县| 临西县| 吉安县| 望谟县| 那曲县| 五峰| 广河县| 阳曲县| 军事| 聊城市| 西乌| 漳浦县| 永德县| 汉阴县| 香港 | 长治县| 海原县| 六安市| 钟祥市| 达拉特旗| 诏安县| 延吉市| 奉贤区| 淅川县| 富宁县| 罗甸县| 丹凤县| 凤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隆德县| 奉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