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何養(yǎng)老

時間:2012-06-18 10:34   來源:新京報

  日本養(yǎng)老金的前世今生

  1984年在中曾根康弘第二任內(nèi)閣會議上,決定導入全國國民共通的“基礎年金”制度。

  日本最古老的年金(即退休金、養(yǎng)老金)是“軍人恩給”。1923年,制定了《恩給法》,此前分別以軍人和國家公務員為對象的兩種“恩給”合并,初步確立了以“公人”為對象的“恩給制度”。

  最早的企業(yè)年金是“鐘淵紡織”(即后來著名的化妝品品牌“嘉娜寶”的前身)年金。1905年,該企業(yè)的經(jīng)營者武藤山治在自己的企業(yè)創(chuàng)設了年金制度。隨后,三井物產(chǎn)等大企業(yè)跟進。

  除了“公人”和大企業(yè)外,面向民間勞動者的年金的最初嘗試是1939年投入實施的、被稱為“船員保險”的年金保險制度。1942年,彼時的厚生省官僚花澤武夫以納粹德國的退休金制度為摹本,在“船員保險”的基礎上,將適用對象擴大至一般民間勞動者,創(chuàng)設了“厚生年金保險”制度。

  戰(zhàn)后初期,年金制度已廣泛覆蓋,日本國民已基本“老有所依”,但不同的業(yè)種有不同的年金制度及不同的適用對象,償付年限及償付水平也不盡相同,有的差異頗大。特別是由于產(chǎn)業(yè)結構的變化和財政基礎的不穩(wěn)定,在不同制度的受用者之間,產(chǎn)生了個人負擔額度和償付水平兩方面的不公,備受輿論的抨擊。有鑒于此,1984年,在中曾根康弘第二任內(nèi)閣會議上,決定徹底改革此前在不同業(yè)種和集團之間“各自為政”的狀況,導入全國國民共通的“基礎年金”制度,并于翌年投入實施,成為沿用至今的年金制度的“骨骼”。

  養(yǎng)老金的“三層建筑”

  現(xiàn)狀的制度之下,位居三樓的人,肯定比一樓的人所支取的年金額要多。

  目前日本的年金制度,通常被比喻為“三層建筑”:底層(一樓)是全民共通的年金制度“國民年金”;中層(二樓)是面向公司職員、公務員的“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制度;作為“上層建筑”的三樓是公司獨自的年金制度“企業(yè)年金”和公務員獨自的、與職務掛鉤的追加制度“崗位加算”。其中,一樓、二樓是公共年金,按法律,個人有繳納義務或由工作單位代繳;三樓則屬于私人性質(zhì)的年金。

  具體來說,原則上,在日本國內(nèi)居住的所有20歲以上、60歲以下的國民(包括在日生活一年以上的外國人)均有按月繳納“國民年金”(一樓)的義務。繳納滿25年(25年為領取資格的下限,多繳多得)者,滿65歲時,可領取“基礎年金”。按目前的水平,一個人如果從20歲開始一直繳納到60歲的話,每年可支取80萬日元(約折合人民幣61000元)的定額“基礎年金”。作為年金制度的基礎結構,“國民年金”按人頭繳納,萬人平等。

  二樓的“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部分,只是作為公司職員或公務員期間才有繳納義務。理論上,這部分被保險者中,既包括剛繳納了一個月者,也包括連續(xù)繳納了40年以上者。由于二樓的被保險者所繳保險金額度與薪酬掛鉤,支取額度也受制于繳納期間的薪酬平均額,該部分年金屬于“所得比例”性質(zhì)的年金。因此,雖然同屬公共年金,但一樓的支取額相對固定,二樓的支取額則根據(jù)被保險者的實際狀況而千差萬別。

  三樓是年金構造的“上層建筑”,加入者有限。如果被保險者是公司職員的話,取決于其所服務的公司有無企業(yè)年金制度,如有的話,則強制加入;若被保險者是公務員的話,則毫無例外會有“崗位加算”。

  毋庸諱言,現(xiàn)狀的制度之下,位居三樓的人,肯定比一樓的人所支取的年金額要多。

  延遲年金支取年齡

  如何在國民年金的存量與國民經(jīng)濟的增量之間取得平衡,以維系一種良性循環(huán)的制度運作,至關重要。

  日本早在上世紀70年代前已經(jīng)完成城市化。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及與之相伴生的國民生活觀念的“升級”,核家族、丁克化、不婚等現(xiàn)代社會特有的世相日益滲透、發(fā)展,導致出生率銳減,全國人口在2005年已進入負增長,老齡社會進展迅速。而與此同時,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已使傳統(tǒng)儒教圈的家庭贍養(yǎng)文化分崩離析,把養(yǎng)老問題從家庭中剝離出來,以社會的方式來謀求解決的“社會贍養(yǎng)”成了吃緊課題。未來10至20年,無疑是日本年金支取的高峰。

  然而,一個難以回避的事實是,日本國民年金的累積額度呈慢性不足。不久的將來,國民退休年齡和年金支取開始年齡甚至有可能進一步推延。英、德等西歐國家,也在檢討將支取開始年齡推延至68歲的可能性。而作為世界屈指可數(shù)的長壽國、人口的高齡化進展迅速的日本,未來將“保險對象”的下限設定在70歲,也不足怪。

  但一味推延國民退休年齡和年金支取開始年齡,也會帶來明顯的副作用,如企業(yè)對人工成本的過度壓縮、減少雇用年輕員工及企業(yè)組織的與高齡化相伴生的沉悶、抑郁感。而這些問題勢必會對企業(yè)的效率、創(chuàng)造力造成負面影響,從而進一步損害已然相當嚴峻的雇傭環(huán)境。如何在國民年金的存量與國民經(jīng)濟的增量之間取得平衡,以維系一種良性循環(huán)的制度運作,至關重要。

  回過頭來看,日本實施全民覆蓋的“國民皆年金”制度已逾半個世紀(1961年投入實施),雖然支取年齡從61歲推遲到65歲,但未出現(xiàn)大的問題,基本保障了公平、公正的原則。值得一提的是,正如直接關系到每個國民的另一個重要保險——醫(yī)保(即“國民健康保險”)制度,最終在1961年實現(xiàn)了全民覆蓋(所謂“國民皆保險”制度)一樣,“國民皆年金”制度也是從“低端”起步,逐漸完善成全民覆蓋的退休金福利制度。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

齐河县| 渝北区| 蒙阴县| 饶河县| 彩票| 普洱| 高雄县| 驻马店市| 日喀则市| 沾益县| 上林县| 深水埗区| 伊川县| 馆陶县| 辉南县| 格尔木市| 北川| 水城县| 宁波市| 柳江县| 循化| 张掖市| 仁化县| 布拖县| 长武县| 密云县| 萍乡市| 山阳县| 蕉岭县| 太谷县| 会泽县| 托里县| 建宁县| 洪雅县| 莫力| 留坝县| 盐津县| 崇文区| 建德市| 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