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閩臺食緣:臺灣美食源在海西 流在海東

2014年07月29日 10:42:19  來源:東南網(wǎng)
字號:    

  正在臺灣訪問的福建省委書記尤權(quán),日前在臺中逢甲夜市展現(xiàn)親民之風(fēng)。除了品嘗夜市美食之外更打起“廣告”,說“臺灣小吃好呷,希望大家都來吃!”實際上由于地緣近、血緣親,閩臺兩地在飲食風(fēng)俗上多有相通,那些為大陸游客所熟悉的小吃,更有許多是從閩地流傳過去的。

  廈門市閩南風(fēng)俗專家彭一萬先生曾在《閩南飲食》一書中專列“閩臺食緣”一節(jié),為閩臺兩地的食俗與菜系間的關(guān)聯(lián)做了詳細介紹。導(dǎo)報記者昨日就此專訪彭一萬先生,了解臺灣美食在“源自海西”之外的意義。

  地緣近血緣親 閩菜臺菜本是一家

  彭一萬先生在“閩臺食緣”一節(jié)中列舉了大量史料,說明臺灣的飲食習(xí)俗、菜肴小吃、烹飪技法,與福建特別是閩南相同。而臺灣美食家童世璋先生也曾在其所著的《小吃的藝術(shù)與文化》一書中寫道:“臺灣菜肴小吃源出福建,而福建源自中原……‘閩菜臺菜是一家’。”彭一萬表示,“閩菜臺菜是一家”這樣的說法,其實也為尤權(quán)書記此次訪臺倡導(dǎo)的“兩岸一家親”理念,做出了更生動的闡釋!皬B門美食有四張‘名片’,分別是海鮮、小吃、素菜和藥膳,這四個特點基本也能體現(xiàn)在臺灣美食中。”彭一萬說,以藥膳為例,閩臺兩地均有重湯、重補之風(fēng)。只因兩地均處于海濱,又都屬于亞熱帶氣候,炎熱使人體消耗水分,所以閩臺民間飲食都重視湯汁。例如廈門有進補佳品姜母鴨,這門手藝從閩南傳入臺灣后,高雄陳存金先生也因創(chuàng)制“臺灣姜母鴨”而被烹飪界譽為“姜母鴨大王”。

  另外,閩南民間藥粥等食療進補之風(fēng),也傳到了臺灣。彭一萬說,在臺北有條專門賣粥的“稀飯街”,他去過那里好幾次。幾十家粥店一字排開,賣的皆是清粥小菜,顯然是閩南各地的“粥攤”的翻版。那里的粥用料取材、烹飪調(diào)味,便和閩南的做法毫無二致。

[責(zé)任編輯:李典典]

地方臺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電話:010-83998731

云林县| 曲阜市| 炎陵县| 长汀县| 平邑县| 武宁县| 繁昌县| 罗定市| 扎鲁特旗| 大化| 什邡市| 长春市| 韶山市| 东乌珠穆沁旗| 格尔木市| 长岭县| 临泉县| 海城市| 雅安市| 枣庄市| 贵德县| 龙井市| 万山特区| 厦门市| 宁南县| 正安县| 商河县| 张家界市| 措勤县| 简阳市| 仙居县| 桐城市| 镇巴县| 灵石县| 饶河县| 保靖县| 咸阳市| 滨海县| 吴川市| 称多县|